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到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发展路径等方面实现根本性变革,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殷切希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之一,吴江优良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区位优势让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基础、有能力“走在前、做示范”。这其中,组织部门更要勇担新使命、勇当探路者,以人才发展理念和人才工作体系之“新”,促人才队伍结构和人才创新效能之“质”,在吴江全力答好生产力的“新质”课题中展现组织作为。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倍增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吴江历来崇文重教、重视人才,在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工作的微观实施方面都有探索和实践。一方面,持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擦亮用好吴江“融入式党建”金字招牌,做强基层、做实基础、做优队伍,激励吴江各领域人才、各层次干部、各方面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担当、善作为。另一方面,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抢抓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即将带来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积极推进落实示范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人才建设若干意见,用好示范区跨区域申报人才计划,促进人才要素互联互通。
打造聚才引才平台,集聚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近年来,吴江瞄准产业所需、发展所求,以产业链党建为牵引,精准布局人才链,加速引育急需紧缺人才,以人才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优化提升“人才+项目+基金”全链条创新体系,重点聚焦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提升“苏州湾创投壹号”“东运创投”等运作质效。注重发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盛虹国家级先进纤维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载体引才聚才优势,积极用好“双聘制”“人才编制周转池”等创新模式,深化推进人才攻关联合体建设,引进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积极推动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二期、苏州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持续壮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载体规模,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坚实平台支撑。
构建更优人才生态,激发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活力。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关键在于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吴江始终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才,持续开展“人才服务提升年”活动,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常态化召开“人才面对面”座谈会,经常性深入企业了解人才诉求。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想方设法帮助人才协调解决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关键小事”,优化“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住房、人才社区”四位一体安居体系,持续打造太湖新城CBD总部科创区等高品质人才社区,配强人才服务专员力量,提升专业化、信息化服务水平,持续构建具有国际标准、吴江特色的人才发展综合生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吴江新实践汇聚才智、增添动能。
(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