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发布时间:2024-03-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统筹抓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组织部门作为政治机关,应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不动摇,聚焦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大事,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凝心铸魂,抓牢政治建设提升引领力。政治建设作为组织工作的“根”和“魂”,必须摆在首位、常抓不懈。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切实推动“第一议题”、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学习制度落到实处,引导党员干部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求实效。组织实施好集中性纪律教育,超前谋划思路和载体,做到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强化正确政绩观教育。把政绩观教育纳入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党政“一把手”、中青年干部、村(社区)干部等培训班次必修课,突出抓好正反面典型案例教育,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问题。挖掘用好红色资源。深挖新四军红色资源“富矿”,设计特色教学路线,开发系列培训课程,为参训学员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教学菜单选择,让党员干部在共情共鸣中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之力矢志建功立业。


聚焦敢为善为,抓实干部队伍提升担当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必须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需要,全链条发力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树牢鲜明导向。坚持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探索构建干部担当指数评价体系,更加突出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全面、及时、具体掌握干部表现和实绩,真正让能力强、冲劲足、敢决断、有激情的干部脱颖而出。锤炼过硬本领。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干部履职需求,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集中培训,有计划选派干部到经济发展、急难险重、基层一线岗位摔打磨砺,分批次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任职交流,让干部在真刀真枪锻炼中拓视野、长经验、壮筋骨。激励担当作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干部容错纠错、风险报备、澄清正名办法,健全表彰、宣传先进典型的常态化机制,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职级职数用于专项激励,谋划制定及时奖励办法,激励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心无旁骛建新功。


聚焦产才融合,抓优人才工作提升支撑力。坚持以用为本、注重实效,以产才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理念革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积极争取人才“溢出效应”。发挥改革驱动作用,在人才补贴、技能评价、项目评审等方面赋予用人主体更多自主权。深化产才融合。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持续举办人才推介、创新创业等活动,用活在外乡贤、商会等优势资源,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鼓励支持企业高水平争创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以产业集群带动人才集聚。定期编制和发布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公布企业“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推动人才与产业、人才与企业同频共振。优化人才服务。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工作清单,提档升级人才公寓。用心做好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保障,定期举办人才沙龙、联谊交友、座谈交流等活动,让人人重才、人人爱才蔚然成风。


聚焦强基提质,抓好基层党建提升组织力。持之以恒强功能、扬优势、补短板,推动各领域党建整体提升、全面过硬。抓党建促振兴。以组织振兴为关键,滚动开展村(社区)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深化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建设,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夯实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探索“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农户”等发展模式,创新开展土地流转、资源发包、农旅融合等经营活动,拓宽持续增收新路径,促进兴村富民双提升。抓党建优治理。打破部门、行业、地域壁垒,统一整合党建、政法、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进一步完善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党员楼栋长(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前沿。深化“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有效发挥机关企事业主力军作用,建立服务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真正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抓党建强发展。毫不动摇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开展国有企业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推进国企党务工作人员“双专”建设,不断激发党建惠企新动能。实施“党建赋能·兴企强链”行动,以组织链牵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将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企业竞争优势。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诉求反映多现状,细化落实关心关爱举措,推动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基层治理、促进经济发展。


(盱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叶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