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凸显了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各级党政机关要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变成常态,该花的花,该省的省,集中财力办大事,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是手段,裕民才是目的,多次重申过“紧日子”,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励着一代代赶考人顽强进取、百折不挠、走向胜利。党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到过“紧日子”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从思想上“紧”起来,让过“紧日子”成为自觉行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需求,科学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让群众“钱袋子”捂得更紧、“菜篮子”拎得更稳、“好日子”过得更实,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细微见真章,点滴见品行。过“紧日子”,意味着各级党政机关要在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开支的减少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当然过“紧日子”不等同于过“苦日子”,更不是慢发展、停发展,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谋求科学发展。勇于转变思路,提升效能,推动资金资源流向惠民生、利长远的大事要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摒除“有钱不花,过期作废”“今年不用,来年没有”等错误思想,将各项支出用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严格落实“八项规定”要求,在保持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开支,精简会议、压缩文件,严格接待标准、控制会议规格,推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蔚然成风。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过“紧日子”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责任,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只有把节俭之风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才能施之长远、行之有效。深入推进降低行政成本、把牢预算管理核心关口、从严规范支出等工作标准长效化制度化,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变成常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审批流程,坚决压减非刚性、非急需、不合理开支,将有限资源聚力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为民惠民、促进发展的关键领域。
(灌南县委组织部杨世栋、杨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