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答好“新质生产力”这道“新课题”,需要各级干部常学常新、担当有为、勇于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深学”细悟“新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吃小米饭,攻理论山”,并指出“学习马列主义不能像看小说那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而要一句句、一段段地认真思考,用心领会,要经常读、重点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对党员干部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干部需与时俱进学习党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最新理论,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跟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战略部署,以新的产业发展认知实现科创意识和能力整体提升,从而更快进入和更好融入产业规划和项目实施进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凝思聚智。
以“笃行”谋求“新跨越”。“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广大干部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明确提出背景、发展措施、具体要求,与本地区、本领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工作举措细化、具体化,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主动到一线听民情、察民意,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带上来,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主动“领题”“解题”,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为民造福祉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创新”奋进“新征程”。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广大干部需时刻紧盯科技动态和科研成果,围绕科技创新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用制度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通过统筹聚力、改革聚能、政策聚焦,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土壤”和肥沃“养分”。
(仪征市委组织部 王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