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组织部门须立足职能定位,夯实干部支撑,注入人才动能,强化党建赋能,点燃生产力向“新”提“质”的发展引擎。
锻造符合“新质”要求的干部队伍。广大干部身处经济社会发展前沿,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主力军。答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命题、改革命题,须锻造一支争当“探路者”、勇于“挑大梁”的干部队伍,在敢闯敢为的探索实践中促发展之变、答时代之卷。注重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需“精准对味”,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延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培训,将营商服务、双招双引、企业生产等重要一线作为实践锻炼阵地,多渠道、多层面推动干部能力适应发展需要。注重鼓励创新、激励作为。鼓励干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打“创新牌”、走“开放路”,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实践中的“无心之失”“探索之误”稳妥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切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注重优化考核、强化牵引。设置上下贯通、精准科学的考核指标,既紧贴形势任务、又注重因地制宜,引导干部紧扣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统筹做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两篇文章”,以高质量考核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集聚驱动“新质”创新的前沿人才。新质生产力的灵魂在于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解放与激发人才的科技潜能、创新活力,须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生产力加速跃迁注入澎湃动能。突出“三位一体”推动融合培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完善顶尖人才发现、培养和跟踪机制,创新产才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协同开发体系,依托现代产业学院锻造一批卓越工程师,以人才队伍“量变”催生生产力“质变”。突出“放权松绑”营造创新氛围。以“破四唯”“立新标”为突破口,以原始性创新、创造性贡献为落脚点,深化人才评价方式改革,对招引的关键紧缺人才和项目实行企业“举荐制”、赛事“遴选制”、融资“直通制”,激发人才领跑新赛道的强劲动能。突出“价值导向”保证长效激励。探索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有效路径,加大对承担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等重点科技任务人才的贡献奖励,推动收入与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直接挂钩,实现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双向成就。
建强赋能“新质”发展的组织体系。党建工作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须推动“党建链”嵌入“产业链”,深度联结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势。以组织聚“链”强化统筹。聚合产业链牵头部门、属地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党组织等多方力量,因地制宜组建产业链党委,推进产业链一线党组织覆盖,将链上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主体拧成一股绳,实现产业链党建“聚势共赢”。以创新强“链”释放活力。依托党建联席会议等载体,引导链上企业共谋发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鼓励链上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揭榜挂帅”科研攻关,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服务融“链”提升效能。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开展“蹲点解剖”调研走访,摸清企业需求、可供资源、部门政策“三张清单”,选派职能部门党员业务骨干驻链跟踪服务,针对性提供一链一策、一企一案,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