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城市治理的很多工作要靠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和社区这个平台去落实,要厘清城市社区职责事项,继续推动资源下沉、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只有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职业体系,努力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干得好、留得住、有奔头,才能不断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提振基层干事创业精气神。
定位于“好”,鲜明进得优的选用导向。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工作者处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是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和关键所在。随着现代社区治理的新要求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区服务需求更加复杂多元,能否选优配强综合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高低。须进一步优化社区队伍结构,严把政治关、入口关,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建强社区“两委”班子,健全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选聘机制,建立社区人才储备库,通过面向社会招考、轮岗交流、挂职任职等方式,推动更多热爱社区工作、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向社区集聚,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立足于“强”,锤炼干得好的能力本领。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没有情怀干不了,没有能力干不成,没有担当干不好。实践证明,社区工作者要想做好本职工作,赢得群众认可满意,必须练就过硬的能力本领,既要善学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政策业务等基本知识,也要掌握调查研究、活动策划、群众工作等多方面能力,更要拥有主动服务发展、真心服务群众的格局情怀。因此,要把社区工作者能力培养锻炼摆在重要位置,既强化理论培训,又突出实践锻炼,不断更新社区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以工作的“一专多能”更好推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着眼于“远”,健全留得住的激励保障。激励才能激活,关心才能安心。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最直接、服务群众最具体,工作很忙很辛苦,不仅要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干得好,关键还得留得住。要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常态化激励保障机制,除落实好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等各项政策外,还要在职业发展空间上下功夫,配套实施一系列激励举措,注重面向社区选用干部、推动职业等级晋升、提供轮岗交流以及选树先进典型等,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做到干好有奔头、有为就有位,多措并举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浓厚氛围,让社区工作者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南京市雨花台区委组织部 于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