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一般指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熟悉干部工作的组工干部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在干部考察谈话中,一些人在评价考察对象时往往秉持多种树、少栽刺心理,问到其特点、不足之处等寥寥数语、欲言又止,给人一种话里有话、似有“弦外之音”之感。如若顺着意思听、原文原话记,极易产生考察“千人一面”、干部“画像”不精准等问题。
用人之要,首在识人。干部考察是甄别政治素质、识别综合素养、评价能力作风的方式手段,更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抓手。在谈话实践中,组工干部应多察其言、观其色、辨其神,善于捕捉“弦外之音”,以方式方法的优化促考察谈话的提质,全方位、立体式识人,真正考准考实干部的综合素质,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精准科学参考。
有备才能主动。干部考察谈话如果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仅仅是“说什么记什么”,往往难以真实、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应把功夫下在“谈话前”,通过查阅考察对象干部任免表、档案、述职材料等,对其学历、经历、奖惩、以往表现等有大致了解,并结合考察对象工作分工、岗位职责等,合理确定谈话范围,个性化制定谈话提纲,列出谈话要点,从而提高考察谈话的针对性、有效性。
用心方可交心。“敲鼓听声、听话听音”,无论是对考察对象的上级领导,抑或是对普通党员、群众,都需善做倾听者,学会同谈话对象交心换心,特别是面对群众要多用群众语言,让谈话人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在谈话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审时度势,也要紧盯细枝末节,细心观察谈话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对谈话人刻意回避的话题、前后不一致的矛盾点、欲言又止的微表情变化,要及时察觉、主动发问、深度挖掘,抓住矛盾点和关键点,把“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听仔细、弄清楚、搞准确。
求实确保识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考察谈话获取的信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优点特长,坚持见人见事,以具体事例参照印证;对于明显缺点,坚持弄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做到如实反映。要结合考察对象经历、岗位职责、工作实绩、个性特点等情况,把看“一时”与看“平时”、看“一事”与看“一贯”、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研判考察谈话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扬州市邗江区委组织部 聂晓、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