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组织动能
发布时间:2024-04-2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组织部门要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战略价值,激励干部实干担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释放党建链动效应,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组织动能。

增强“担当力”,推动干部队伍向“新”而为。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干部能力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学知新。举办新质生产力系列培训,实行“学界讲理论、政界讲规划、业界讲实践”模式,组织干部赴长三角、粤港澳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开展学习考察、蹲点调研,引导广大干部把握内涵要义、追踪科技前沿、开阔视野格局、洞悉发展趋势。以行拓新。注重把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作为干部培养实践课堂,把更多有发展潜力的干部上派到科技部门跟岗、外送到院所高校挂职、挂钩到重点企业服务,提升干部产业思维和科技素养,培养造就一批懂市场、懂科技、懂行业、懂企业的复合型干部。以考促新。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差异化设置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考核指标,推动各板块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释放“创新力”,推动高端人才向“新”而聚。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才不仅是第一资源,更是稀缺资源。做优引才质量。坚持高精尖缺导向,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既注重招引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等“领头羊”,也重视引育青年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生力军”,持续强化“双招双引”,积极探索“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周末式”专家等人才引进模式,形成人才齐聚“雁阵”。激发育才能量。发挥滨湖大院大所、高企高校集聚优势,搭桥贯通区内“院所路”与“上市路”,积极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平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留量。建强企业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打造集政务办理、项目孵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湖人才港”,加快青年驿站、高层次人才公寓、国际人才社区安居体系建设,面向领军人才发放滨湖“人才卡”,提供医疗保障、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等服务,以如鱼得水的人才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激活“链动力”,推动基层党建向“新”而行。党的领导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保证。须以产业链党建为抓手,凝聚链上企业合作、创新、发展“最大公约数”,更好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突破、价值链攀升的发展胜势。组织联建强堡垒。完善“一链一联盟、一园一党委、一企一支部”矩阵体系,建优产业链党建“融创汇”联席制度,制定轮值链长、书记述职、红链项目等配套办法,组织季度现场观摩、年度项目评审等活动,以链上党建赋能企业发展。资源联享聚合力。发挥产业链党委协调各方作用,广泛开展“链上千人行”蹲点解剖行动,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联动链上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引领产业向高端跃升。服务联动促发展。整合金融、法律、人才等各方服务力量组建“红色顾问团”,完善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三张清单”,定期开展金融融资、劳动保障、转型指导等一站式组团服务,以服务“上心”又“上新”换取产业发展“提质”更“提效”。

(无锡市滨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