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抓住基层减负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4-05-1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今年考察时更是多次强调,彰显了破除顽瘴痼疾的决心和关爱基层干部的情怀。各级干部须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出实招见实效,从根子上解决基层负担这个综合性“痛点”,让广大基层干部全神贯注干工作、心无旁骛抓落实。

捋顺“千条线”、用好“一根针”,防止减负变减责。“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来自各个条线的工作任务,如果上级部门各吹各的号、各要各的账,搞层层加码、层层摊派,只会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基层减负,治标在基层,但治本在上级。须明晰“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切实把基层从“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优化条块结构、理顺体制机制,厘清属地管理的边框,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推动职权下放、力量下沉、服务下倾,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让基层干部能干事,和基层干部一起干成事。

破除“假把式”、推动“真发展”,防止减负变减速。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花瓶式”创新以及重复督察考核等,都是形式主义的表现,这种只顾表面不顾实效、只顾“催收”不管“播种”的政绩观,背离了工作初衷,也消解了政策执行的效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为基层减负,减下的是形式主义的负累,增加的是全速前进的动能。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焦躁心态、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把工作重点和精力聚焦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发展争先进位上,以减负真成效跑出实干加速度。

校准“指挥棒”、激活“动力源”,防止减负变新负。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轰轰烈烈、疾风骤雨的简单落实,不能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不能仅凭台账有无、事情多少、指标增减来衡量成效,否则只会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莫让减负变新负,关键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来防止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既要把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硬指标”,推动考题设置更合理、评分标准更科学、问责把握更谨慎,做到在实干上加仓、在“面子”上减负;又要将基层减负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看实际减负效果、听取切身感受,以考核“指挥棒”倒逼革除繁苛之弊、施行简政之道,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南京市玄武区委组织部 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