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处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在社区的直接执行者,是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是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到“末梢神经”。当前,部分社区工作者队伍还存在结构不优、能力素质跟不上、精神状态不佳等难题,如何有效破解?新疆阿图什市推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选育管用”全链条建设的一系列举措,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治理强不强,关键在骨干强不强、队伍行不行。要紧盯关键源头、严把入口阀门,延伸拉紧优中选优的“过滤网”,决不让投机者得利、躺平者得逞。树立正确选用导向,坚持政治标准为首要,结构合理是必要,素质优良是标配,群众满意为标准,多维度吸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骨干力量,形成梯次配备、结构科学、优势互补的雁阵格局。
社区工作直面千家万户,只有下足能力提升的“绣花功”,才能让思维不离线、本领不断电。加强实践锻炼,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观摩等方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推动“新来的”全面熟悉社区党务业务、“偏科的”加快重点板块补缺补位,增强社区治理、服务群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帮带提升,统筹政法、民政、财政专家等师资力量,采取“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岗位练兵等方式,以老带新、学用结合,让组织看准的人靠得住,让事业需要的人顶得上。
激励树导向,约束立风向。事业是最好的激励,要突出优者奖、能者上,畅通职业发展路径,落实薪酬待遇体系,为干出突出实绩、得到群众信任的社区工作实干标兵、岗位精兵,个性化搭建提拔重用的舞台。要推动庸者下、劣者汰,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为考核重点,常态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和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同时,加强与纪委、公安、政法等部门的信息联通、力量联合、案件联查等工作,把守摊度日者揪出来、靠边站,让不为乱为者挨板子、受惩处。
(海安市委组织部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