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将“人民至上”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中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心任务的各方面。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必须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组织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在各领域、各环节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服务宗旨。

着眼发展大局,选优配强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好干部。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执政骨干,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体现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必须始终坚持“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干部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一心为民造福的好干部选配到各个岗位。紧扣发展大局优化配置干部资源,持续加强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问题。评价一个干部,不仅要看他干了什么事,更要看他干成了什么事,创造的业绩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凸显民生导向考准考实干部实绩,常态化开展“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深入基层多方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干部口碑评价,防止干部考察考核结果与群众实际感受之间脱节。坚持正向激励主基调,打好思想引领、崇尚实干、精准赋能、撑腰鼓劲、关心关爱、减负增效、监督问责“组合拳”,系统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编排党建项目更加紧扣群众关心关切、落实党建任务更加聚焦群众安危冷暖、推进党建创新更加注重群众实际感受。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进“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完善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抓管带”机制,优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提升党建阵地为民服务效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党执政的人心基础更加稳固。紧紧围绕富民增收中心任务,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衔接路径,发挥好党员致富带头作用,千方百计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各种要素统筹整合、有效衔接起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镇扩权赋能与基层减负协同推进,为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

抓好人才集聚,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抢抓“江苏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建设机遇,构建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让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更大力度集聚高层次人才资源、科技项目,加快形成与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打造“数字经济高地”,搭建电商人才发展平台,优化电商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新时代乡土人才工作“坐标系”,壮大队伍、提升能力、释放活力,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围绕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发展,加强基础教育人才、职业教育人才和重点医药学科带头人等队伍建设,深化与重点高校医院共建、共享、共育,打造一批名校名师、名院名医,为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水平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宿迁市宿豫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卓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