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而人才引领、人才驱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组织部门要培育掌握一大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提供创新动能。
求“新”提质,打造科创人才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要用好高层次人才这一资源。强化产业育才,瞄准“天生机智”未来产业新赛道,用好雪浪云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政府、院所、行业、企业优势资源,推广“项目+平台”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布局现代产业学院和行业特色学院,定向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支撑未来产业向“新”发展。注重科研聚才,完善“企业出题、政府发榜、人才攻关”机制,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全职聘用、“双聘双挂”、合作研发等方式集聚高端人才、领题攻关。推动“政府引导+各类资本”有机融合,探索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经理人制度,支持人才(团队)“揭榜挂帅”“合同科研”,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发挥吉利(无锡)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作用,配套用好“归家计划”专项政策、专项基金,实施社会化招才引智奖励,加快集聚高技术人才。
更“新”迭代,筑实专业人才支撑。专业人才队伍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方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对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引领驱动作用。紧跟数字趋势,实施“订单式”人才引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著名学府开展“才赋新城”交流活动,探索“校地协作+创新孵化”研学融合模式,重点引进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人才。配强金融要素,充分融合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效嵌入“尚贤人才计划”资金支持项目,建立科技金融人才引育机制,实现人才项目精准滴灌。综合基金PARK专业需要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发挥资本引才、基金引才作用,定向引进具有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技术背景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补齐专家缺口,紧扣跨境电商产业园、国际会展园、奥体中心等专业人才需求,深化与专技类高校合作,畅通校地交流渠道,细化人才分类认定实施办法,构建体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评价标准,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
向“新”而行,厚培技术人才沃土。智能化背景下,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时代亟需的人才支撑。引培“都市普蓝”,围绕“333+5”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行业定制+企业定制”模式,拓宽都市工业发展空间,制定“经开工匠”人才计划,贯通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落实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沉淀“技术深蓝”,突出“精准引才”“人岗适配”,深化与智联招聘等头部猎聘企业合作,加快“企业人才深蓝池”项目二期建设,定制化建立高校“人才池”、专业领域“人才池”,给予高精尖人才企业针对性补贴。安居“科创锐蓝”,深入实施人才宜居工程,完善货币补贴、房屋供给等保障措施,加快提升改造3000套人才公寓,构建多层次、多类别人才安居保障体系,为技术人才托起“安居梦”。
(无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党群工作部部长 韩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