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到湖南考察农村减负情况,再到重庆调研社区减负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减负工作始终念兹在兹,其背后是浓厚的“基层情怀”。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只有情到深处,减负才能落在实处。
秉持“枝叶关情”,减出群众幸福感。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所,基层干部处于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让“忙会务”挤占基层“抓服务”的时间,让“痕迹主义、纸上功夫”消耗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仅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为基层减负,应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听民声、摸实情上,把时间用在解民忧、办实事上,把实绩留在群众心坎、百姓口碑中。
坚持“以情共情”,减出干部获得感。“上级千头令、基层万端绪”,理不完的账、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是基层干部说不完的累。除此之外,个别上级部门搞层层摊派、层层加码、层层甩锅,给“小马”套“大车”,更让一些基层干部“流汗又流泪、伤神又伤心”。“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吃饱”,想要基层干劲足,就要多一点善意理解,多一些包容鼓励,让基层干部受到关怀、看到希望。一方面,深入一线倾听基层干部心声、感知基层干部情绪、体察基层干部负担,在此基础上健全科学清晰的权责运行体系,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另一方面,用好鼓励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想干事、真干事的干部畅通晋升的通道、卸下思想生活的包袱、提供更多物质精神的支持,让他们少为难、好做事,实实在在体验到减负的获得感。
保持“倾力倾情”,减出事业成就感。基层减负,不仅是为基层干部松绑,也是为发展赋能、为实干撑腰。既要做好松绑减压的“减法”,也要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采取机关党建下沉村(社区)等方式,引导更多优质资源和民生服务向基层倾斜,破除基层“人少事多、权小责大”的现实矛盾,为基层干事创业释放更多空间。同时,还要警惕部分干部拿减负当“挡箭牌”,借“减负”之名为自己“减责”,一心只想做“甩手掌柜”。对于这类试图“推诿躺平”的干部,要进一步提升考核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拧紧实干担当的“发条”,将该肩负的担子、该抓起的任务真正落到他们身上,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干实事、出实绩上,推动基层干事创业更有效率、更具活力。
(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 孙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