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民声”指路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4-06-0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市考察时强调,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我们要靠实干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广大党员干部须以民声为指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事一事见成效,努力把老百姓“呼声”变“掌声”。

“呼声”为向,谋实惠民之策。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呼声是群众需求和期盼的真实反映,牵涉的往往都是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只有听得准才能在谋事方向上不偏移、在对策方法上想精细、在实事落实上有成效。党员干部须把“问需于民”贯穿工作全过程,面对面、零距离收集社情民意,从家长里短中把握所思所盼,从浅表话语中读懂内在需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精准对接群众需要,分层分类建立需求清单和责任清单,出台针对性强的方案措施,切实让百姓呼声成为惠民之策。

“哨声”为令,办好利民之事。哨声响起的地方大多有困扰群众的堵点难点问题,是基层治理的中梗阻、硬骨头。响起的是哨声,落下的是责任。党员干部须积极响应哨声、主动回应诉求,一心一意办好利民之事,担负起解民忧、纾民困的职责使命。对简单易处理的常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拿出整改措施,实现处置在早、化解在小;对棘手复杂的疑难问题,了解多方诉求、认真梳理研究,在集聚群众智慧、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解决,及时公开进度和成果,让群众可感可及、安心放心。

“掌声”为尺,守牢为民之心。群众的掌声体现了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既是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也是党员干部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小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感,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民生为重,以实干实绩赢得群众一次次掌声。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做为后人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以实绩实效换取群众认可,推动为民服务事业行稳致远。

(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 魏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