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办法总比困难多
发布时间:2024-06-17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回忆往事说:“我在正定工作的时候,经济学家于光远提出一个概念——限于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和条件,要多考虑实现现代化的‘穷办法’。我在‘穷办法’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土办法’,就是适应当地的办法,不一定要大而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挑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就能源源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善用“穷办法”破解资源之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各方诉求多元等问题,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就要善用“穷办法”,以创新思维、有效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党员干部要善用“穷办法”,结合资源禀赋找对发力点,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千方百计破除资源限制。还要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严防“高投入、低产出”,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动能。

善用“土办法”回应现实之需。保护生态涵养“美丽经济”,以花致富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技术打造“生态农业”等,一个个因地制宜的“土办法”,绘就了“千万工程”村美人和共富的振兴画卷。“因地”是掌握实情家底,“制宜”是拿出硬招实招,“土办法”生长在一方、应用在一方,凝结着实践的成果和群众的智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跟风、不盲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照着问题对症开方,找到矛盾问题的突破点、风险隐患的化解点。坚持学思用贯通,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与基层实际结合起来,及时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

善用“老办法”发挥经验之效。创新不止一面,从0到1是创新,从1到N也是创新。比如,面对基层治理新需求,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名片”。党员干部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思、思中行,多向前辈同事请教,多从工作实践观察,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无一时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处不学。善于挖掘老办法的经验价值,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风险的能力,活用“老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

(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田伊琳、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