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为民造福宗旨,就是要坚持从最前沿、最细微、最复杂处入手,心中有民更行之利民,以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饱满的热情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保持“谋定而后动”的清醒。善谋者胜,远谋者兴。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既有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切口小、见效快的小事急事,又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难事。小事不能“小视”,大事更需“重视”。面对民生大小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调研更深、用情更真,事事做到起笔想落笔、落子谋全局。既要善于“小题大做”,带着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的眼光,找到共性、抓住症结谋定而快动;又要耐下性子“大题小做”,把功夫下在前,将大事分解为阶段性小事,排定节点、细化分工谋定而后动。
善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面临巧干和苦干的选择,我们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巧干并非投机取巧、拈轻怕重,而是尊重规律、讲究方法。当前,群众诉求更加多样、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破解经验依赖,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审视旧办法、老思路,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从做精一件小事,到推动一批实事,再到办成一类大事,以“四两”巧劲撬动“千钧”民生。
捶打“百炼终成钢”的韧性。山长水阔不辞其远,风摧雨折不改其志。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代,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诉求“置顶”,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发力增进群众福祉。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不断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不断用实干奋斗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南京市栖霞区交通运输局费文辉、南京市委组织部林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