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年产11万吨级“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在如投产,总投资10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国家杰青杨恒权、长江学者张磊等一批顶尖人才鼎力加盟,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创新人才不断“逐新”。持续实施“扶海英才”计划,赋能人才项目高质量发展。中美瑞康李龙承团队自研的膀胱癌新药,成为全球首个获得美国FDA批准临床的小激活RNA药物;江苏臻亿开发多款心脏植入医疗器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年轻后浪竞相“奔涌”。开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积极探索“镇校联姻”“订单培育”等产才融合育才机制,促进高校院所优势学科与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相融合,推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提质增量,近年来培养高技能人才3.1万人。举办“人才夜市”招聘、直播带岗“云揽才”、“高校学子看如东”、“如东人才就业政策空中展厅”等活动,设置“职业指导”专区,为求职者现场“把脉”,开辟“招聘直通车”,为企业家就地“取材”,近五年导入人才7万余人。
放大平台优势,擦亮人才工作“金字招牌”。以品牌价值为引领,提升人才吸附力和平台影响力。打造“人才驿站”品牌。在沪、深、宁、锡、苏五地成立如东人才驿站,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宣传推介、合作恳谈、高校学子看家乡、在外人才桑梓行等活动,做大如东发展的“朋友圈”;成立“如驿”人才智库,壮大如东发展的“智囊团”;开展在外人才联谊、在外学子护航等活动,涵养人才驿站的“家文化”。建设“飞地孵化”平台。在上海、深圳等地建设如东·上海大零号湾离岸孵化器等7块“孵化飞地”,前移人才工作阵地,高位嫁接一线城市创新创业资源,采用“沪深孵化、如东转化”模式引进人才科创项目13个、在孵项目32个,不断累积原创型项目和人才团队的厚度。搭建“创业大赛”舞台。借力资本市场、专业眼光甄选优质项目,全方位打出招才引智新攻势。举办“飞地杯·新如东人”创新创业城市赛、“黄金半导·创享未来”创新创业产业赛等,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竞技角逐,加速优质科创项目对接落地。
涵养双创生态,护航人才落户“如来如愿”。积极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发展环境。载体“扩建”。坚持“建圈强链、合作共赢”,打造人才集聚区。提升生命健康产业园、泛半导体产业园等载体能级,建设海上风电、安全防护、高分子材料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研院绿色智慧化工技术与装备研究所签约共建如东绿色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资本“扩容”。充分发挥“资本识才、资本引才”的作用,由县财政或国有企业实际出资设立基金17个,加强与清科排名前50名的知名专业型管理机构的合作,吸引高瓴资本、深创投、同创伟业等众多顶尖机构参投我县人才企业。推荐人才企业列入如东“园区保”金融白名单,积极与商业银行合作,拓展“人才贷”等人才金融服务产品,累计发放人才贷8000余万元。服务“扩面”。深化“26℃温馨服务”品牌,成立青年人才之家,推出人才政策“码上看”,丰富如东“人才卡”服务内涵,落实高层次人才在行政服务、医疗保健、公寓入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礼遇,提高人才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业者兴。
(如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