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以组织优势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要义,持续提升人才工作的理念、机制、平台和生态,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为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蓄势赋能。

坚持组织引领,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浓厚氛围。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是新技术、创造的是新价值、塑造的是新动能。面对这一变化趋势,组织部门的人才工作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观念,坚持“求贤若渴”觅人才、“三顾茅庐”请人才,始终在招才引智上抢先一步,努力在求“新”求“质”中广泛招引创新人才。树牢“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授权、为广大人才松绑,畅通引才、育才、用才的通道,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树牢“跳出人才抓人才、贯通一切抓人才”的观念,完善“体系+专班”条块结合的工作架构,继续巩固与科技、工信、人社协同配合的良好机制,进一步健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总抓、职能部门和板块主抓、用才主体具体抓的工作体系,齐心合力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文章。

坚持组织搭台,提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智力来源,而高校是人才的资源宝库,需要注重与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共建,加速集聚创新型人才活力因子。围绕科技创新港建设,坚持引育一体、双向发力,加强重大创新平台、重点科技人才项目入驻指导,有序提供事业单位编制用于创新港高层次人才引进,让更多人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大显身手。深挖科技镇长团资源,做好历届团员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其校地合作“连心桥”作用,引导科技镇长团用好后方单位资源“蓄水池”,抓住牵头组建全省唯一航空航天产业团契机,推进航空航天领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紧盯“百校对接计划”,开展高校回访活动,坚持“一校一策”,推动专员牵好产学研合作“红线”,精准对接创新供给侧、配对产业需求端,争取形成更多共建成果。

坚持组织统筹,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倍增效应。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只有找准组织着力点,走好产才融合发展之路,才能激发出“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倍增效应。聚焦主导产业抓人才,在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3个主导产业项目中建立人才评审专项体系,研究制定人才个性化奖补政策,有力招引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聚焦未来产业抓人才,重点瞄准与中国商飞、中国通用集团合作拟建的研究院、实验室等大项目,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项产业、集聚一批人才”,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广纳英才的“强磁场”。聚焦农文旅产业抓人才,推进乡土人才“智富”行动,大力培育更多“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引导他们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干事创业,推动传统生产力不断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坚持组织保障,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优、更活、更有温度的人才生态是重要保障。主动掌握需求,深化“三引三促”人才企业大走访活动,实行周联系、月走访、半年座谈会工作机制,精准摸清人才企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一企一策制定赋能发展方案。整合服务力量,深入开展政策宣讲、银企对接等活动,靶向匹配、定期推送各类涉企政策,帮助企业在争取信贷融资、引入社会资本等方面“搭好桥”“铺好路”,定期组织高质量人才服务活动,持续放大“茉莉茶座·人才客厅”品牌效应。营造暖心环境,引入一批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服务机构,完善专业化人才服务体系,倾心解决人才住房保障、医疗健康、子女就学等一系列“关键小事”,以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才之基。

(南京市六合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范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