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以服务型党建让乡村更宜居
发布时间:2024-07-1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是需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现代化征程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留住更多的乡愁与向往,让乡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以“末梢疏通”提升组织服务功能。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唯有延伸组织阵地、疏通“神经末梢”,才能将组织服务有效覆盖到全体群众。推动服务更深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窗口阵地开展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支部在身边、党员在行动、服务在一线,以“小阵地”服务“大民生”。推动服务更广泛,有效整合群团组织力量,探索拓展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室等“一老一小”关爱功能,打造综合性多功能服务阵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推动服务更贴近,着力打造生活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借助微信群说事、板凳议事等载体,充分掌握群众需求,实现服务精准供给。

以“辛苦指数”提优干部服务能力。山路莫辞行力远,清风随步不相离。只有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上去了,群众的“满意指数”和乡村的“发展指数”才会高。实干方能担当作为,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捷方式,通过党员帮问、干部帮办等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干部多跑路,实现烦心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学方能挖掘潜力,通过个人自学、专家领学、小组研学等方式全方面提升为民办事服务能力,组织召开座谈会、学习会等相互交流借鉴,推动服务质效再上新台阶。

以“实事项目”提高工作服务质量。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实事反映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只有把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群众才会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大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邀请农技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进增设充电桩、车棚“微整容”、加装晾衣架等事项,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关注老人、儿童、低保户等群体,常态化开展送温暖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难题,以更高质量的服务守护民生幸福。

(镇江经开区姚桥镇 朱开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