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减负就是加油,松绑更要鼓劲,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深入剖析把脉问诊,深化整改赋能增效,让基层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明晰权责清单,为基层“卸下包袱”。为基层减负增效,关键在于明确权责,厘清基层的“分内之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明确权责就是搞清楚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通过务实合理的“单子”,有效减轻基层的“担子”。各级党组织要制定赋权清单,明确基层应承担的工作范畴,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向基层一线倾斜,让赋予基层的权限“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完善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细化主体责任、配合责任,杜绝“层层甩锅”、避免“关关上锁”,集中解决基层权责不匹配、职能不明确等问题。
增强履职自信,为基层“充电赋能”。作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者、执行者,基层干部责任重大、地位重要。如果能力迭代缓慢、知识更新不快,就会容易导致干不了事、干不成事,可能延误各项事业进程。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岗位需要和履职需求,紧盯知识空白和能力短板,认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经常性举办基层干部能力培训班,广泛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注重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方式,提高基层党员干部业务能力,通过“导师帮带”“跟岗锻炼”“素质拓展”等培养机制,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扎扎实实打基础、踏踏实实长才干,在知重负重中磨砺干事成事的硬功夫,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真本事。
强化激励保障,为基层“撑腰鼓劲”。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大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基层一线的工作不仅有压力、有困难、有责任,也需要有甜头、有奔头、有盼头。各级党组织要在正向激励上多一些关爱,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改革攻坚、抗洪抢险、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一线上的基层干部倾斜,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在干部问责上多一些审慎,完善容错纠错制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格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线,帮助基层干部打消“怕出错”“不敢为”的顾虑,做他们坚强有力的后盾,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赵梦依、瞻江街道朱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