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基层减负贵在常与长
发布时间:2024-08-1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如何以改革精神持续为基层减负,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各地正在按照要求狠抓落实,银川的探索为大家提供了有益参考。

减负的内核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整治重形式不重内容、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表面功夫。要责任不减指标减,坚持因地制宜设指标,将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要服务不减痕迹减,开展“过度留痕”专项清理,整治“痕多绩少”不正之风。要成效不减台账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衡量工作成效不查材料察口碑、不看台账看现场。

减负的关键在于保障基层高效运转,纠正“责任无限、能力有限”的错位偏差。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开展送政策到村居、到企业、到党员、到人才活动,实现服务“往下沉”、政策“送上门”。强化人员保障,通过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遴选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村锻炼。集聚基层治理人员力量,为党员创业能手提供技术保障、金融助力等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减负要从源头上破除形式主义、消除官僚主义,坚持从思想端、执行端“两手抓”,严防增负反弹回潮、隐形变异。一手抓好破除思想误区,匡正干事导向,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全力纠治“政绩、面子、形象”工程;一手抓好破除执行误区,践行求真务实,纠正思想对思路不对、方向对方式不对的执行偏差,整治驱除简单粗暴的执行、机械僵化的落实,扫除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

减负的落脚点是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担当作为,让基层减负释放“乘数效应”,带动基层服务治理工作全面提质增效。要开展镇村审批服务执法事项评估,健全规范权责体系,赋予镇街综合调度、部门协同的统筹权限,形成一体化治理机制,夯实镇村高效运转基本面,以暖心关爱激励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扬鞭快跑”,提升基层为民服务效能。

 (兴化市委组织部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