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健全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鲜明树立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为基层减负赋能,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破除“笔尖、指尖、脚尖”之虚,真正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赋能。
“笔尖”有定力,减“华而不实”的文稿。文字材料是反映情况、表达观点、布置任务的重要载体,当前“笔尖上的形式主义”仍然存在,材料求新不求实,套路深、文字花、篇幅长,将文章写成了花拳绣腿的“空架子”,不仅对工作无益,更容易滋生“文来文往”的应付作风。须牢记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坚持实事求是,提倡“短、实、新”,引导基层干部客观总结工作、反映真实情况,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群众满意度、发展贡献度作为评价工作的“硬杠杠”,不以文笔论英雄,把基层干部从“华而不实”的文稿中解脱出来,将工作精力从纸上转到实干上。
“指尖”更便利,减“留痕打卡”的负担。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指尖上的政务”应运而生,在提高办事效率、更好为民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群组过多、强制打卡、过度留痕等现象,基层干部疲于“盯群”“爬楼”,指尖之“便”有时成了指尖之“累”。推行“数字政务”须回归初衷,立足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在建设管理上下功夫,坚持统建共用、数据共享,整合迁移功能相近的政务应用程序,定期清理“空壳”“僵尸”应用程序和工作群组,避免多头建设、增加基层负担。在使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正反面清单,杜绝以应用程序和工作群组的安装数、活跃度、转发量等考核基层工作,明确同一事项通过“一站式”综合平台、“一张表”形式报送,防止多头填报、重复索要,为基层干部卸下“指尖上的包袱”。
“脚尖”不惜力,减“脚不沾泥”的调研。毛泽东同志告诫领导干部:“书面报告也可以看,但是这跟自己亲身的调查是不相同的”。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实际工作中必须防范“脚尖上的形式主义”,改进完善调研方式,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少搞书面调研、委托调研,不搞层层陪同、前呼后拥,不打扰基层工作节奏,不增加基层工作负担。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在充分掌握情况、深入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政策举措,从“解决一个问题”升华为“解决一类问题”,真正让调研成果落地、为基层工作赋能。
(连云港市委组织部臧伟、灌云县侍庄街道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