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听民声、集民智,以选题精度增强破题力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拜群众为师,从群众呼声中听出盼什么、急什么、缺什么,顺藤摸瓜找原因,对症下药解难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用好群众参与决策机制,通过圆桌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议事渠道摸清民情民意,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运用网络平台了解群众诉求、集聚群众智慧,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
解民忧、暖民心,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作为推进改革的根本遵循,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真真切切抓好“吃穿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老小冷暖”的底线民生,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切实让群众感受变化、得到实惠。
合民情、顺民意,以改革深度提升发展速度。推进改革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时也需要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如果不在具体化、针对性上下功夫,满足于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那么改革在落实过程中很容易水土不服、变形走样。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稳”与“进”、“呼”与“应”、“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既深刻领会改革意图,全面落实要求部署,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和资源禀赋现实条件等,提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决策思路,拿出一批接地气、可操作的具体举措,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改革各项措施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扬州市广陵区委组织部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