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基层组织部门要抓好“关键少数”,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激励引导各类干部在改革浪潮中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在知长知短中识人善用。提高干部配备“精准度”,需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聚焦“选什么样的人”“用在什么岗位”,构建知事识人体系,通过实施“日常观察+年中分析+年底评定”的综合研判机制,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坚持一线考察,现实表现突出专业力、创新力、落实力、攻坚力,方式方法突出深入听、现场验、领导评、群众论,全覆盖谈话了解、多渠道集成论证,精准画好知事识人的“全身像”。坚持实干实绩的考核导向,分类分权重建立机关“考核指标+条线目标”、园区“发展指标+双招双引”、街道“重点工作+基层治理”考核体系,实施年初任务单、每季对账单、年底成绩单“三单”管理机制,与干部使用、薪资待遇、评先评优挂钩,及时把对事业高度负责、为发展担当有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在有晋有汰中真学实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针对开发区干部队伍年纪轻、经验少、流动快的特点,加强年轻干部历练,通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产业最前沿、拆迁主战场、民生第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择优比选出一批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分类培优库,持续做大优秀年轻干部总量基数。同时,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聚焦“燃眉之急”,用好日常研判、跟踪考察制度,重点发现事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青年俊才,允许破格“插队”;围绕“长远之需”,坚持成长期培养、成熟期使用,在实践锻炼中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苗子选出来,综合比选“排队”;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对拈轻怕重“做样子”、回避矛盾“绕弯子”、不思进取“混日子”的干部,果断淘汰“出队”。
在编内编外中激励担当。改革靠干部,干部要担当。针对开发区编制紧、职数少和企业性质人员数量多、空间小的实际,抓实体制内、体制外两支队伍,精准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提拔重用“脚上沾泥”的、“真材实料”的、“久经沙场”的、“敢打必胜”的干部,真正让吃苦的吃香、优秀的优先、有为的有位、能干的能上。对在编干部,聚焦开发区编制、职数有限的问题,探索职级公务员参与班子分工,细化职级晋升操作口径,充分盘活职级职数资源,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对编外人员,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出台政府雇员招录管理办法,建立“10级32档”薪酬管理体系,充分激活队伍“一池春水”。对优秀干部,出台干部疗休养制度,明确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干部,可享专项体检和疗休养活动,真正把“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落在实处。
在能上能下中市场赛马。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是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用好能上能下机制,激励引导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显身手。突出招商引资主责主业,探索推进园区干部体制机制改革,明确行政管理岗、招商业务岗在薪酬总额、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化标准,对招商型干部建立市场化赛马机制,完善以基本报酬、绩效奖励、特殊贡献为主的薪酬管理机制,推动创佳绩、多贡献挂钩高薪酬,全面增强发展一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力开展“六比争先·标旗夺金”季度评活动,通过园区比增速、比项目、比位次,园区干部比创新、比争取、比服务,形成提标、提质、提速、提效的打擂比武态势,探索实施招商干部实绩“清单化”考核办法,把园区的“成绩单”与干部的“绩效表”挂钩,真正让干得好的登上台面、干不好的浮出水面。在市场赛马中强化“下”的导向,实施末位淘汰机制,对年度考核不称职、未完成聘期目标任务的招商干部,通过转岗、待岗、降岗、解聘等方式进行末位淘汰,使“优胜劣汰”成为大势所趋,确保园区招商干部队伍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
(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党群工作部部长 韩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