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之力破解民生难题,绘就生动美好的民生图景。
以初心起笔,把“群众呼声”变成“改革哨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时刻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始终把百姓冷暖挂在心间,就算征程再远,也不会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改革为民”的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改革的“首要信号”,把造福人民作为改革的终极追求,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在群众呼声中把准方向、寻优对策、解好难题,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创新行笔,把“基层智慧”变成“改革智库”。大国治理,要在中央,事在四方,根在基层。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就越需要探索尝试、创新突破,从基层一线鲜活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学会拜群众为师、于基层中取真经,把群众的真知灼见、创新灵感、基层经验反映上来、吸纳进来。同时,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妙法子”提炼升华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金点子”,纳入改革的总体框架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智库。
以实干收笔,把“民生堵点”变成“改革亮点”。攻改革之坚,如攀万仞之峰,心之所系,虽远必达。前进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真抓实干、驰而不息。新征程上,改革之路布满险滩暗礁,难啃的“硬骨头”一点都不少,势必会遇到新的民生堵点卡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破藩篱、勇于担责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自觉扛起为群众纾困解难的民生“担子”,以满腔热忱和实干实绩,将民生“痛点”“堵点”变成彰显改革成效的“亮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绘就增进民生福祉温暖画卷。
(南京市玄武区委组织部 陈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