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得其法者促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04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只有增强系统思维、树立全局意识,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把牢改革方向,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背景下谋划并推进的,呈现出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关联性联动性强等突出特点,只有坚持守正才能不迷失前进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只有坚持创新才能顺应发展新趋势、把握实践新要求,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守正就是要恪守正道,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志不改、道不变、力不减,一以贯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全力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就是要锐意进取,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践行改革初心,坚持问题与目标相统一。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回溯过往,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无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前进道路上,面对一个个民生诉求、一项项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方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问题是突破的方向,就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从就业、入学、增收等百姓关注的焦点、生活的难点找准改革突破口,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使改革举措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生所向。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主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蕴藏在百姓中的“土办法”“金点子”挖掘出来,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努力将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狠抓改革落实,坚持尽力与量力相并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何伟大事业,既需整体谋划、绘制蓝图,更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这其中需要广大改革“闯将”、攻坚“先锋”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韧劲,砥砺知难而进、敢闯善为的勇气豪气,创造性地落细落实各项改革任务。要坚持尽力而为,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改必改、能改则改、改就到位;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长远问题,科学统筹、紧盯不放、持续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把“说了”变成“做了”、“呼声”变成“掌声”。要注重量力而行,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实际制定路线图、细化时间表,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也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既看看办成了多少民生实事、也想想解决了多少发展难题,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强化改革责任、汇聚改革合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上来。我们坚信,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美好前景。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刘鑫 刘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