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善与群众“握手”
发布时间:2024-11-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嘉鱼县考察时,走进郁郁葱葱的蔬菜长廊,微笑着同村民握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乡村到城市,总书记的手总是紧紧同人民握在一起。握住的是老乡的手,贴近的是群众心。党员干部须不忘初心、付出真心,从“握手”开始,真正走近群众、服务群众。

与群众“握手”这一看似微小的举动,背后蕴含着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是把准脉搏、精准服务的前提。从骆驼湾村“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到连樟村“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再到第六埠村“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在与乡亲们的握手交谈中,感知民情冷暖,传递力量信心。心无百姓莫为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新征程上,党员干部须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持续改进作风,践行“四下基层”,推进与群众“握手”制度化、具体化,努力成为群众相信依赖的“身边人”。

“握手”的目的在于听民声,但敲开群众的家门容易,敲开群众的心门却不是一件易事。情之所至,言无不真。听真话、听实情,就先要在情感上有共鸣。增进群众感情是一个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的过程,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就会对你有多亲。感情上的贴近,首先来源于距离上的靠近,多去群众家里串串门,多去田间地头转一转,多关心他们的现实困难,不怕跑腿的“烦琐”和短期的“无果”,把真心诚意捧到群众家门口,潜移默化让群众与干部主动“握手”交心。注重把群众语言当成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及时撇掉书生气,少用文绉绉的套话,多讲接地气的土话,少依赖生搬硬套政策文件,多靠讲故事、讲事实、讲感情,在平等交流、坦诚互见中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乐意听,进而让他们敢于说、想要说、乐于说。

“握手”后更要“接手”“上手”,才能避免“握手”沦为作秀。听了真话、察了实情、见了问题,就要让举措成果在基层落地,与群众“见面”。如果只是把民情民意束之高阁,对问题的解决、群众的期盼、发展的推动漠然视之,久而久之就会失了民心。党员干部不仅要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更要与群众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多点“换位思考”和“尽力而为”,让每一次“握手”成为解决困难、增进感情的节点。拿出“马上就办”的态度,加快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响应,把精力放在定方案、明举措、抓落实上,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坚守“办就办好”的原则,加强工作成果调查评估,建立健全群众反馈机制,主动整改提升,确保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 李怡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