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凝聚共识抓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11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切实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新的赶考路上,必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常怀利民之心、常谋利民之策、常行利民之事,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真心贴近群众,解决好“为谁改”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最现实问题出发、从最紧迫事情抓起,面对“门难进、事难办”,推动“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政务服务改革;解决“看病难、就医贵”,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正不断把“美好愿景”变为“幸福图景”。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新征程上,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要,必须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谋划和推进改革,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积极破除制约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辛苦不言苦、有难不畏难,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真诚依靠群众,解决好“靠谁改”的问题。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人民是推进改革的强大力量。过往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的“土办法”中、群众的“金点子”里。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任务越繁重、情况越复杂、问题越难解,越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只有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扑下身子、迈开步子,主动走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看看实际情况是什么、听听意见建议有什么、找找民生保障缺什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发展所需、满足基层所盼、顺应民心所向,在党的旗帜下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真情服务群众,解决好“如何改”的问题。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无论是提出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还是抓好贯彻执行、持续推进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项重大举措、每一个有力行动,都必须倾听人民真呼声、回应人民真期待。要树牢为民造福政绩观,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改必改、能改则改;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长远问题,科学统筹、紧盯不放,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努力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促进派、实干家。同时,问题有没有解决、改革是不是见效,人民群众感知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要坚持实事求是,主动接受百姓的批评和监督,坚决杜绝表态式、包装式落实做法,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说了”变成“做了”、“呼声”变成“掌声”,让“人民至上”始终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刘 鑫 孙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