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贡献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在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的当下,不难想见,今后的改革绝非易事,面临更多考验。要啃下“硬骨头”,必须大胆选用敢吃螃蟹的人、精心培养会吃螃蟹的人、尊重宽容吃错螃蟹的人,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吃螃蟹”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敢吃螃蟹的人具备前瞻性思维和敏锐洞察力,有才华、有闯劲、有斗志,但若想成为“展翅大鹏”、而非“笼中之鸟”,必须要有施展一腔抱负的广阔舞台。这样的干部能不能出得来,关键是看各级党委是不是高度重视,考验的是“一把手”的胸襟、气魄和担当——能否对敢吃螃蟹的人大胆选用。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要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对特别优秀的要敢于打破常规提拔使用,破除“唯学历、唯资历”论调,着力营造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吃螃蟹是个“技术活”,会吃螃蟹的人,不仅发明了“蟹八件”,还在实践中总结了各种吃蟹方法;而不会吃螃蟹的人,不仅会被扎得满嘴血,还会把精华糟蹋。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不仅要选拔敢于吃螃蟹的人,还要培养更多会吃螃蟹的人,避免一碰到复杂矛盾、棘手问题就手足无措。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培养不是单纯的“破格提拔”,更不是简单的“搭台子”“给位子”,而是要用其所长、补其所短。事实证明,经历不同的培养,收获就会有大小、提高就会有快慢,要有计划地把有潜力、愿干事的干部多放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在改革实践中发现、培养和检验干部,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繁重,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脏脚湿鞋,更遑论闯激流、涉险滩,溅起一身水花总是在所难免。倘若因为干事创业遭受失败、犯了错误,却得不到组织的理解和信任,就会极大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甚至滋生“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思想。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通过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理解和宽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给予更多支持并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敢吃螃蟹”的人竞相涌现、各展其能,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 赵磊、南京市委组织部 林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