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流入地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职责。万里党员心,咫尺组织情。流入地作为流动党员管理的前哨,要抓好抓细教育管理,让“离家”变“安家”、“流入”变“融入”。
精准摸排、常态联系,让流入党员“身有所属”。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广、无序性强,摸清底数是做好流入党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行动,依托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户籍登记、社会保险、企业注册等信息,“走企+入户”扎实摸排。开通流动党员“线上+线下”报到码,微信公众号推出登记专栏,党群服务中心报到窗口全覆盖,流入党员可实时扫码登记。坚持“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建立动态数据库,将流入党员及时就近就便编入基层党支部。明确基层党组织结对联系人,与流入党员常态化沟通,全面了解思想动态和参与活动情况,完善流动党员“一人一证”,将活动参与情况作为评议流入党员依据,每年向流出地反馈。
送学上门、贴心服务,让流入党员“心有所安”。流动党员在异地他乡难免遇到问题困难,党组织的精细化教育、精准度服务是他们安心发展的坚强后盾。共享各类党员活动阵地,因地制宜打造集报到、教育、服务、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落实“一人一策”融入机制,根据流入党员的从业经历、文化水平,把握流入党员群体差异性,灵活采用研讨式、沉浸式、滴灌式等特色教学方法,用好“云端课堂”“假日课堂”,提供针对性的党员教育服务。及时了解流入党员实际需求,协调解决流入党员子女入托入学、求职就业、经营场所租赁等实际问题,积极拓展行政服务事项跨区域办理范围,切实解决流入党员异地工作生活、办理相关业务跨区域“折返跑”等困难,全方位服务保障助力流入党员更好融入本地生活。
搭建平台、正向激励,让流入党员“行有所为”。流动党员是干事创业、发展建设的潜在力量,能否充分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畅通作用发挥途径,成立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鼓励流入党员根据职业特长在服务社区治理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设立流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流动党员参与提供一条有价值招商信息、献出一个发展“金点子”、带富一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一户低收入家庭的“四个一”帮带活动,为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建言献策。制定激励清单,设置流动党员积分兑换管理,优化任务发布、服务参与、奖励兑换等流程,对综合表现优秀、排名靠前的流动党员进行评星定级,深入挖掘流动党员先锋榜样,增强流入党员归属感和认同感。
(徐州市泉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