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党委书记言论:积极推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发布时间:2024-11-29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践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借助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多元共治等途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筑牢根基,用活党建“指挥棒”。“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强化党的组织建设,拓展组织与工作覆盖范围,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与组织功能。要聚焦党建引领,注重协同高效。通过实施“书记项目”“一村一品”“机关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小区微提升”等,紧扣群众需求,关注民生问题,办好惠民实事,塑造一批“党建 + 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深入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建设,搭建党建平台、创新载体,消除沟通障碍。整合网格党支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物业活动室、共产党员楼栋等阵地,设立“网格代办服务站 + 矛盾化解工作驿站”,持续推进“多站合一”,构建“党委牵头、网格协同、居民携手、小区共治”的工作机制,开创基层治理中“党组织带头、党员带动、群众互动”的良好局面。

凝聚人心,增强文化“感召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六尺巷的典故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为当地将“和”“让”精神融入基层治理领域、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带来了思路和灵感。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汲取精华,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以“讲好地名故事”“百姓大舞台”“道德模范”“百姓名嘴”等群众喜爱的方式开展乡愁文化、道德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稳固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让群众真正理解、认同和信服。让“和”的理念贯穿治理全过程,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纠纷调解有机结合,利用“周末议事会”等平台,坚持邻里沟通、和谐、互助的“邻里”工作法,促使邻里减少怨气、增添和气,引导群众以调解促和谐、止纷争。

汇聚合力,凸显治理“多元化”。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大合唱”。在“六尺巷工作法”中,“借”是关键,即借助各方力量形成合力,高效化解矛盾。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联动机制,持续推动力量、阵地、办法、工作整合,巩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成果,提供信访、调解、咨询、办事等一站式服务,形成“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运作、一次性化解”工作闭环,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碎片化”向“共治化”转变。以一张“网”统揽大小事,做好网格化运作的监督、管理和保障,科学整合安全生产、平安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基层党组织要持续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居民,以“五社联动”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确保基层治理由群众参与、成效由群众评判、成果由群众共享。

(睢宁县金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