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政绩考得准,政绩观才能树得正,干事创业才有正确方向和科学指引。必须进一步压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政治责任,不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把考核的“指挥棒”用准用好,将发展的“硬担当”扛起扛牢,以高质量政绩考核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合力。
考出风向标,看“评时”更察平时。政绩的成果能呈现在评时,考核的功夫就得下在平时。要结合“评时”看平时,全方位、多维度综合考量,杜绝简单翻翻资料、听听汇报,多到项目实地转、田间地头看、服务窗口访,把评时材料和平时实料进行扫描比对、分析研判,于收获中见耕耘,从实绩里察作为,实现“评时算总账”与平时算细账的有机结合;要跳出“评时”考平时,严格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把关,构建精准考核全流程管控机制,设置阶段性目标,明确过程性要求,压减日常业务性指标,在专项培训、双向反馈中强化跟踪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平时多用劲,评时不较劲”,鲜明立起工作干在平时、比在平时、评在平时的风向标。
考出含金量,量“显绩”更重潜绩。“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显绩与潜绩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坚持“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既关注“现在时”,聚焦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看数据,又不唯数据;也关注过去时,聚焦历史遗留下来的痛点堵点,看有没有拆弹排雷的果敢、善理“旧账”的担当;还关注“将来时”,聚焦铺垫未来的长期性工作、群众关心的兜底性事项,看有没有“干当前、想长远”的眼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要增强政绩考核的群众参与度,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甄别潜绩的“测量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呼声,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多出功成之力、少求功成之誉,不仅为当下计、更为长治久安谋。
考出精气神,励“先进”更策“后进”。政绩考核,考是基础,用是关键。要坚持考用结合、奖优罚劣,把考核结果刚性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关爱、能上能下、监督管理等工作中,激励“干得好”的决心,提振“赶得上”的信心,实现“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得实惠”。要突出以考促干、以考促优,坚持典型引路与反向督促并举,抓好考核结果“评比亮晒”、负面问题精准指导,以先进带后进、以指导促落实,推动后进单位或个人“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凝聚“干多干少不一样”的共识,增进“干就干好、干则必成”的动力,努力将政绩考核结果的变量转化为助力竞相发展的增量。
(南通市崇川区委组织部孙放、孙屹峰,南通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郑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