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以高质量基层党建赋能城市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5-07-24   来源:人民论坛网   点击    

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这就要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总体质量,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强化党建引领统筹整合功能。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增强党对基层组织和力量的整合与引领力度,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凝聚各方党建力量,筑牢城市基层治理的基石。不断扩大党在城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实现基层党组织统筹设置、党员队伍统一管理、党建阵地通盘使用相统一,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系统推进各领域党建融合发展,建立“区域”与“网格”的组织结构及协调共建机制,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着眼组织覆盖有形、组织功能发挥有效,以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建强基层党组织,增强组织形态的适应性、组织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着力破解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完善、吸引力不足等难题,打造基层党建的“三新”力量。健全动态覆盖机制,依托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各类园区、不同行业的空间布局,构筑开放型组织空间结构,将党建活动与具体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加强不同领域党建的互联互动互补,促使组织体系从“单一性”转向“融合性”发展,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集聚效应。

增强“一核多元”协同共治效能。把党建引领不断向基层治理新领域、新空间延伸,推动基层治理向“多元共治”拓展。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效,推动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有机衔接、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联动,形成涵盖领域更广、协调性更高、服务性更强的“一核多元”协同治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不同部门、不同主体之间搭建跨组织协调机制,实现党建引领的整体性治理。不断扩大党建“朋友圈”,绘就“同心圆”,有效推动组织建构、单元整合,塑造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党建共同体。依托党建工作网络,构建新型治理网络,吸纳新就业群体进网入格、有效发挥作用。统筹谋划、集约利用各领域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两类资源由内部循环向内外一体化循环转变。发挥党组织“穿针引线”作用,搭建各类共建共治共享党建平台,把各方治理资源有效集聚起来。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发挥好街道党组织“龙头”带动作用,健全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增强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效能。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实现街道社区与辖区内单位、行业党建相融合、相促进,系统化、精细化推动基层治理。

激活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动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激发城市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发挥党组织社会整合功能。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引导动员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以及社会组织、基层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以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为关键,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服务,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批人、服务更多人。不断健全党领导下的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居民自治机制、社区协商议事机制,汇聚多元化基层治理力量。抓住居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的关键力量,发挥自治效能。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增强归属感、认同感,由“旁观者”变为“局内人”。健全各类社情民意反映平台,找到群众意愿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共识、同向同行。推动基层治理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推广“智慧党建”,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党建效能,健全数字化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建强党群服务阵地,把各类服务下沉、精准投送。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资源、技术等元素赋能,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群众治理诉求。

(徐州市委组织部 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