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尤需党员干部摒弃“突击式”“运动式”思维,以“日拱一卒”的韧劲,把小事做细、常事做精。唯有日日为继、步步扎实,方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积小胜为大胜。
“卒步”虽小,却为根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如同棋盘上那个朴实无华的“卒子”,日常职责中那些看似琐碎的任务——一份份数据统计、一次次群众走访、一件件难题调解——正是我们最基础却最实在的“日拱”之功。邓迎香,贵州麻怀村那位“女愚公”,带领村民在13年的岁月中,一锤一锤、一筐一筐,硬是在大山腹地开凿出一条216米长的隧道。这并非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如“卒子”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最终凿穿了贫困的壁垒,让闭塞山村迎来希望的光明。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卒步”,都在为宏伟事业默默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卒步”虽慢,贵在恒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此言,点出了“日拱一卒”蕴藏的惊人“复利效应”。每天前进一点,日积月累必有成就。反观那些急于求成、热衷“速成”的“政绩工程”,口号喊得震天响,却如同沙滩上筑城堡,潮水一冲便了无痕迹。那些“百日攻坚”的喧嚣过后,问题如杂草般在第一百零一日重新萌生,正是缺乏“卒子”那“日日行”韧性的明证。唯有如卒子般日复一日稳健前行,才能将点滴努力汇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在时间的熔炉中锻造出真正经得起检验的功业。
“卒步”虽平,力戒浮华。“日拱一卒”精神的本质,在于以朴实无华的行动对抗虚妄浮躁的作风。它要求我们像老农伺候庄稼,晨起巡田雷打不动,俯身耕作风雨无阻;它拒绝空喊口号、浮于表面,崇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沉潜实干。“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其一生追逐“禾下乘凉梦”,等等,均是“卒步”之力聚沙成塔的生动写照。党员干部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放平心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多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之功。
《韩非子》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今日的“日拱一卒”,正是未来担当重任的序曲。当千千万万党员干部都如棋盘上那看似平凡的小卒,以“日日行”的坚韧、“常常做”的执着,在各自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汇聚而成的力量必将势不可挡。
(扬州市委组织部 胡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