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抓改革破难题的重要力量,必须将其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从思想抓起,破除减负“虚头巴脑假把式”。形式主义一直是束缚基层发展的一道“枷锁”,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督查考核层层加码、花式创建改头换面,这些问题都让基层不堪重负。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形式主义表现在工作中,根子却在思想上,真正为基层减负,必须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杜绝“为了减负而减负”的逢场作戏,避免“雨过地皮湿”的糊弄之举,让真减负、减真负的观念入脑入心;更要把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切实解决理论武装“淡化”、群众观念“弱化”、干事创业“浮化”、责任担当“虚化”等问题,在真抓实干中提振精气神。
为手脚松绑,助力基层“甩开膀子迈大步”。考核工作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助力器,能够引导和激励各级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你追我赶、奋勇争先。但如若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很容易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不仅消耗了大量精力,更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因此,对于考核指标的设置需慎之又慎,要兼顾发展需求与减负要求,实现指标从“佶屈聱牙一大堆”向“清爽干净一小块”转变。同时也要优化考核方式,摒弃多头考核、重复考核、交叉考核的“拦路虎”,杜绝看材料、查痕迹、报数据的“老三样”,真正将基层从“名头一大堆、材料一大摞、门牌一大墙”的重负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开拓进取、改革发展上。
将资源下沉,激励干部“敢为善为勇担当”。“小马拉大车”是基层治理中的一个长期突出问题,“马疲车挤”很大程度是因为基层这匹“小马”缺乏充足的资源与力量。因此要让马儿拉得动、跑得稳,除了为车减负,还需为马赋能。要将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基层发展主战场、关键点,持续开展违规借调人员清理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更大力度注入“源头活水”,保障工作力量。要强化培训赋能,统筹安排政治能力、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等专业课程,为基层干部补足短板弱项。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实事求是开展容错纠错,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撑腰鼓劲,激励更多干部担当作为。
(南京市雨花台区委组织部 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