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让广大基层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发布时间:2025-08-08   来源:人民论坛网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根治顽疾提供了制度基石。制度重在落实,在落实环节必须拿出“动真格”的决心与魄力,敢于碰硬碰难、狠抓落实,才能推动减负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确保政策红利惠及广大基层干部,直达“最后一公里”。

《若干规定》清晰划定了铁规矩、硬杠杠,“动真格”才能捍卫制度权威,以刚性执行确保令行禁止。监督网络要紧而又紧,创新监督方式,丰富监督内容。尤其不能让基层监督“失语”,应当拓宽“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鼓励基层干部敢言、能言、愿言,让“增压行为”见见光、晒一晒。要坚持零容忍,既追究直接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强化问责追责的震慑力。更需持续释放减负“风向不转、力度不减”的强烈信号,让基层真切感受到破除形式主义的坚定决心,彻底卸下心中的“无形之担”。唯有让制度长出“钢牙利齿”,在实践中不断细化、刚化、实化,将笼子扎得更密更牢更紧,消除形式主义的“弹性空间”和“模糊地带”,才能确保减负在执行中不走样、不变形。

减负关键在于政绩评价“动真格”,让工作“返璞归真”。考核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度量衡”,更是干部行为的“风向标”。考核本身必须聚焦实质,把减法做到位、冗余清彻底,只保留真正必要、具体明晰、便于操作的核心项目,确保考在关键处。考核本身是工具,而非目的。要警惕考核“内卷化”陷阱,计分规则应以达标为主,慎用、少用排名,避免“恶性竞争”。考核要让客观标准说话,让既定规则说话,让群众口碑说话,真正让考核锁定真问题、硬发展、实成效。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攻坚战、持久战。唯有以刮骨之勇正本清源,让工作回归本来面目,方能扫清形式主义的生存土壤,推动基层减负落到实处,让广大基层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宝应县委组织部 王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