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好作风如同春风化雨,可以涤荡歪风邪气,更能催生奋进动能。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毫不放松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以优良作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让清风正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风是无形的旗帜,指引着行动的方向。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正是靠着“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的清廉本色,靠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实干担当,才能在不同历史时期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如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好作风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器”。但个别干部将作风建设与干事创业对立起来,认为“管得严了手脚就捆住了”,成为了阻碍发展的“拦路虎”。只有打掉这些“拦路虎”,才能让政务服务高效顺畅,让发展环境愈发优良。
好作风的核心,在于把握“严”与“实”的辩证统一。严不是束缚,而是为实干划出底线;实不是粗放,而是让担当更有方向。部分地方将“严禁公款吃喝”等同于“取消公务接洽”,把“规范督查检查”曲解为“不开展任何监督”,用形式主义简单粗暴解决问题。抓好作风建设,既要有整治歪风“零容忍”的坚定,又要有“不干扰”正常工作的清醒,既要严查利用职权的腐败行为,杜绝“数字政绩”“材料政绩”的虚假作为,又要鼓励“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大胆探索。以张弛有度的作风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好生态”。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作风建设的“晴雨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的地方之所以歪风难除,根源就在于少数领导干部“台上讲纪律、台下搞特殊”,用双重标准对待作风建设。而那些清风正气充盈的地方,往往有着一群“带头干、带头改”的领路人,这种“向我看齐”的担当,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当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普通干部自然会见贤思齐,群众也会真心拥护,发展氛围必然愈发浓厚。
作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若是将作风建设当作“一阵风”,雨过地皮湿之后便故态复萌,不仅会消耗群众信任,更会错失一定的发展机遇和窗口。真正的好作风,应当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是少了空话套话、多了真知灼见,是少了迎来送往、多了现场办公,是少了推诿扯皮、多了马上就办。当这些细节汇聚成习惯,发展的动能自然会源源不断。
好作风带来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里。正如春风拂过大地,带来的是万物生长的生机,好的作风必能催生出高质量发展的硕果。让我们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让好作风这股“春风”常吹不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动力。
(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 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