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减负不减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群众杂志   点击    

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一定成效,基层负担有所减轻。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减去形式主义、文山会海和责任下压,让减负成效真正落到基层,让实干担当引领基层发展。

“松绑”不“松懈”。形式主义是基层的枷锁,锁住了基层干部实干的脚步,不仅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更让本应实干的工作变得虚浮空转。有的地方为推进基层减负,却让基层查找为基层减负中存在的问题,给基层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为基层减负却止于抓基层,治标不治本,背后暴露出的是一些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要切实纠治这一顽疾,应当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入手,通过夯实信念之基,树立务实作风,让基层工作回归本质,释放出真正的基层治理效能。

“减负”不“减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不是责任。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面对复杂局面,领导干部应当不避艰难险阻,勇挑重担。要避免“躺平式”干部的懒散与逃避,也要警惕“急功近利”干部的浮躁与冒进。唯有以长远目光谋划工作,不为短期利益牺牲长久成效,才能让减负工作真正落地落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胸怀,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与坚守,真正践行为人民利益而辛勤耕耘的责任意识。因此,作为上级,理应以身作则为基层减负,实打实地为基层减真负、真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抓发展。

“去量”不“去效”。基层工作的成效,不在于声势浩大,亦不在于形式上的表面文章,而在于务实、扎实的行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对一些只涉及本级、无须基层配合完成,或不切合基层实际、基层无法推进的工作,切忌层层摊派,避免让基层劳神费力、做无用功。领导干部应当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解决民生问题,让政策真正“接地气”。杜绝形式主义,党员干部要用心去做每一件小事,用实干去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对基层而言,也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提高工作效率,既好且快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从而赢得更多用于抓落实、促发展的时间,让减负赋能真正落地落实。

(宿迁市委组织部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