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评优评先莫“平均”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评优评先本应是激活队伍活力的“指挥棒”、引领干事创业的“风向标”,但若沾染“平均主义”的不良风气,人人有份、个个沾光,则标杆失准、导向偏移,进而模糊了优劣界限、消解了奋斗价值。唯有树起“能者上、优者奖”的鲜明导向,方能让实干者“出圈”,让慵懒者“出局”。

“平均主义”信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差别,看似维护了表面和谐,实则是假公平,真桎梏。对实干者而言,汗水浇灌的实绩被“大锅饭”稀释,进取心在“轮流坐庄”中消磨。对慵懒者来说,“躺平”也能“躺赢”,助长了佛系心态,催生了等靠要思想。长此以往,优者不优、劣者不劣,甚至劣币驱逐良币,队伍生态难免沦为“温吞水”,事业发展最终陷入“沼泽地”。因此,评优评先绝不能是排排坐、分果果,也不能成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遮羞布,否则只会掩盖真问题、纵容庸懒散,既称不出实绩的分量,更量不准担当的成色。

评优评先贵在“较真”,要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实绩论英雄、凭贡献定高低,真正形成“优者胜出”的干事氛围。必须警惕“痕迹主义”“印象打分”,坚持量化指标与定性评价结合,将“软任务”细化为可测量、可比较的“硬核分”,挤掉考评“水分”,做到看显绩也看潜绩、重结果也析过程,既防止“台账厚度”代替“工作实度”,也避免“人情分”“关系票”扭曲评价准星。应当注重日常考核与年度评优联动,建立干部履职“全周期”档案,避免“一评定全年”的片面性,让“平时过硬”成为“评时过硬”的底气,晒出实绩的“干货”、立起择优的“铁规”,让那些“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顶得上”的干部脱颖而出,让“躺平者”躺不住、“混日者”混不下。

奖牌的光芒,照见奋斗者的足迹;荣誉的分量,标注实干者的价值。评优评先,不在于“评”的过程,而在于“用”的效能。若评而不用、奖而不励,再科学的机制也会沦为“纸面文章”。应当让荣誉“发光”,通过隆重表彰、事迹宣传等方式,将优秀者的名字“刻在榜上”、精神“树在心里”,激发见贤思齐的群体氛围,形成争先进位的“追光效应”。必须让结果“带电”,与干部成长“挂钩”、与发展资源“联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能上能下”,使“优秀者得实惠、平庸者有压力、落后者坐不住”,形成“评一次优、促一片进”的良性循环。

奖罚分明而人心聚,导向清晰则事业兴。破除平均主义不是制造对立,而是捍卫公平;不是否定关怀,而是崇尚奋斗。唯有让评奖评优回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本质,才能凝聚起“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磅礴力量,为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盐城市委组织部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