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这一提醒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灶,精准戳中了少数干部在决策、执行与问责环节的突出弊病,为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政绩是第一,一拍脑瓜一个亿;质量没关系,一拍胸脯没问题;追查别着急,一拍屁股溜大吉。”“三拍”问题的本质,是政绩观与权力观的扭曲。决策时“拍脑瓜”,源于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把个人意志凌驾于调研论证之上,为追求短期政绩仓促拍板;执行中“拍胸脯”,是对工作标准的漠视,用空洞承诺掩盖潜在风险,将快速推进等同于能力体现;出问题后“拍屁股”,则暴露了责任担当的缺失,面对失误推诿扯皮,群众利益在“久拖不决”中受损。
“三拍”的危害不容小觑。“三拍”下的决策脱离实际,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半拉子”工程损害了党和政府公信力,让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在一次次轻率决策、空头承诺、逃避责任中瓦解。“三拍”作风还会形成不良示范,扭曲干部队伍的干事创业导向,让求真务实者受冷落、投机取巧者有市场,最终贻误地方发展大局。
“拍醒”思想上的误区。“三拍”干部的病根,在于把“显绩”当政绩、把“造势”当作为。要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使干部深刻认识到:政绩不是拍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口碑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群众口口相传出来的。唯有摒弃“短平快”的浮躁心态,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才能跳出“形象工程”的陷阱。
“拍实”制度上的篱笆。“三拍”干部的滋生,与决策不规范、问责不严格密切相关。要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将调研论证、民主讨论、依法决策贯穿始终,杜绝“一言堂”。推行重大项目终身追责制,让“拍板者”终身担责,离任后仍要为决策失误“买单”。改革考核体系,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等“潜绩”指标纳入考评,让真抓实干者有舞台,投机取巧者没市场。
“拍严”监督上的关口。要对决策执行全程监督,通过明察暗访堵住“雷声大、雨点小”的漏洞。建立公开透明的问责公示制度,把问责过程置于阳光下。唯有让权力在约束中运行,才能倒逼干部多些身入心至的调研,少些“拍脑瓜”的武断;多些说到做到的担当,少些“拍胸脯”的浮夸;多些主动担责的勇气,少些“拍屁股”的逃避。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唐玲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