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莫让乱贴“标签”冷了干部的心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组织人事报   点击    

干部队伍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心气关乎事业全局成败。然而现实中,动辄以一时之误、片面之词为干部贴上僵化的“标签”现象时有发生,如“U盘式干部”“冰箱式干部”等等。这些“仓颉式”造词、标签化批评,看似形象生动、言辞犀利,实则将复杂问题简单粗暴化。这样一张张不负责任的负面标签贴下来,既歪曲了干部形象,更冷了干部的心,危害不容小觑。

“标签”之弊,在于“以名掩实”、避重就轻,将问题简单归因于个体“不作为”,把责任转嫁、下压至干部肩头,却回避了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体制机制梗阻、资源配置失衡、历史遗留包袱等深层次矛盾。标签易贴难除,人心易冷难热。标签一旦贴上,便如沉重烙印,纵使干部百般作为、千般努力,亦难挣脱其束缚,其后果,只能是导致干部忧于出错而束手束脚、忙于避责而无心担当。

序事辨才,须锻造火眼金睛,穿透浮名迷雾,直抵本真内核。评价干部既要观其当下之为,更要察其长久之功;既要听其周遭之议,更要验其干事之效。应当构建多维、动态、立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准确勾勒干部真实画像,让实干者脱颖而出,让弄虚者无处遁形,从源头上杜绝“标签”产生的土壤。

干事创业如同闯关夺隘,荆棘丛生,需要冲劲和锐气。若乱贴“标签”现象常在,必然使干事者心灰意冷。探索前行的征途,难保永不踉跄,求全责备不可取,“一错否决”要不得,更不能因为偶然失误就扣帽子、打棍子,否则干部就会在非议中失去热情,唯恐多做多错。必须科学界定容错情形和程序,精准区分探索失误与违纪违法、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对符合容错条件的干部,要大胆容、及时纠,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干部队伍是推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的心态、状态直接关系群众冷暖。切不可一味创造新词、乱贴“标签”,最终冷了干部的心。对于基层干部,不妨多些雪中送炭的理解,从制度上“减负赋能”,在情感上“关心关爱”,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干事沃土,让干部心暖劲足、志坚行笃,从“低温运行”回归“热血状态”。

(盐城市委组织部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