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文章强调“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含含糊糊、拖拖拉拉,不能打折扣”。这不仅是对推动经济发展的明确要求,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深刻警醒,杜绝“含糊拖拉”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扛起的责任。
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含糊拖拉”现象,看似是工作态度问题,实则是党性修养、责任担当与能力水平的综合表现。究其原因,有的大局观缺失,只做分内之事、专挑“易行”之事,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停于表面;有的能力不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情况不熟、底气不足,对政策“吃不准”“摸不透”。凡此种种,都会导致工作大打折扣、落而不实。唯有以“绣花功夫”把惠民政策落到细,以“满格速度”把为民实事办到位,党和国家的宏伟蓝图才能真正落地成人民群众可观可感的美好景象。
常思大局,其去有向;常观大势,其为有力。大局观是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党员干部若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久而久之,思维逐渐僵化,能力逐渐退化,责任感随之淡化,干事也就没了劲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谋得深才能做得实。必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把工作放在改革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增强担当作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广泛凝聚积极干事、主动作为的强大正能量,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把准方向,在攻坚克难中开辟新局。党员干部的“不含糊”,说到底就是对人民的不含糊,要摆正政绩观,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最重要的业绩,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大事难事看担当,主动被动见忠诚,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战斗姿态,放下“躲”和“怕”的思想包袱,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意见多的地方去,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挑“重扁担”,找思路破题,用方法破冰,拿举措破局,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让“含糊拖拉”无处遁形,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执行好决策、落实好部署,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坚持“抓问题、定方向”,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练就精准识变的洞察力,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想透彻,只有深入理解政策背后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才能准确把握决策意图,落实起来就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坚持“抓实际、敢创新”,结合本地实际找到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方针政策与具体举措的衔接转化,同时也要发挥创新思维,善于用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发展,用新探索新突破化解难题,推动实现政策统一性和执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坚持“抓学习、提能力”,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和学习的热忱,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在一线的“熔炉”中锻造“金刚钻”,在攻坚克难中锤炼“硬功夫”。
(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 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