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变量”,更是驱动产业跃迁的“关键动能”。省级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推动产业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必须以更强自觉把握人才与发展的重要关系,以系统思维精准引才、长远眼光悉心育才、优良生态倾心留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支撑。
着力构建“强磁场”,集聚招才引智“新动能”。人才是园区建设的源头活水,精准引才是园区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作为产业发展主战场、主阵地,高新区要坚持以“人才版图”引领“产业蓝图”,积极编制高端人才分布地图、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图谱,紧盯关键行业龙头背后的人才团队、“卡脖子”技术背后的领军人才,集中资源力量招引与自身产业体系升级高度契合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关键人才撬动产业跃升。招才引智不能拘泥于留用方式,关键是要发挥人才效用,应当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高标准打造北京创新服务驿站、丹阳(上海)飞地孵化器,深度对接北上广深“飞地引才”资源,柔性引进顶尖团队,实现“人才在外地研发、成果在本地转化”的创新模式,以创新思维实现园区人才队伍的扩容蓄能。
积极搭建“大舞台”,激发人才创新“内驱力”。“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引才聚才只是序章,育才用才方为根本。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园区高新创业公司优势,优化研发和产业化的空间布局,持续推动高端技术服务平台、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资源整合,为初创企业搭建孵化平台。产业的根基在人才,人才的舞台在产业,着力加强苏慧创脑科学研究中心、脑科学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脑科学、低空经济、VR/AR产业聚链成群,形成“以产聚才、以产兴才、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双高协同”是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具体行动,高新区要进一步发挥产教融合“枢纽”作用,用好用足省级“双高协同”政策,推动区内骨干企业与高校、职院深度协同,构建校—园协同育人体系,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入园逐梦,让八方英才在高新区的高平台上干事创业。
用心打造“温馨港”,提升人才扎根“归属感”。人才竞争的本质是区域发展生态的竞争。开放包容是高新区的发展基因,高效服务是高新区的独特优势,要想持续推动园区与人才双向奔赴,就要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优良生态,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恪守“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以“店小二”精神纾困解难,统筹整合园区众创空间、党建园等资源,完善留学生、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探索创业导师、创业管家等服务模式,深化“人才俱乐部”“青年人才论坛”等品牌,举办企业家沙龙、CEO论坛,助力科技创业者向卓越企业家“蝶变”。既要关注人才的“发展大事”,也要聚焦人才的“关键小事”,升级“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集成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安居保障等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同时加快配建高品质“人才社区”“人才公寓”,完善商业、休闲、文化等生活“软配套”,让人才在高新区安心扎根、舒心生活、顺心创业。
(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荆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