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打破“认知闭合需求”
发布时间:2025-08-2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打破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认知闭合需求”,即追求单一确定性答案、回避探索与创新的心理倾向,已成为激发改革创新活力的迫切需要。唯有深刻认识并着力破除这种心态,才能充分激发改革闯劲、释放创新潜能。

“认知闭合需求”容易导致改革偏离根本目标,陷入“重形式”“轻实效”的误区。当党员干部过于追求流程合规、方案完美或短期指标,却忽视政策落地后群众的真实感受,改革创新易落形式主义窠臼。例如,部分地区在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场地、设备等“硬件”达标,但群众反映办事未真正简化。任何改革措施都应立足于便利化服务群众,更好保障群众利益。唯有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航程的终极坐标,才能确保每一项探索都真正惠及于民,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部分干部在复杂局面前倾向于寻求确定性、回避探索,深层原因是对失误后果的过度忧虑,“怕出错”心态突出。破除这种心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方能生根。落实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腰至关重要。要明确区分探索性失误与原则性错误,让干部在推动发展中卸下思想包袱,真正从“怕出错”的顾虑中解放出来。当制度清晰传递“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当工作实践中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容许试错的宽松氛围,党员干部才能放下追求绝对安全的执念,敢于触碰深层次矛盾,勇于尝试突破性路径,在改革的未知水域中奋力搏击,释放创新活力。

面对改革发展新矛盾新挑战,根本动力在于党员干部自身认知的深刻转变。必须清醒认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时代常态,回避无济于事。要主动摒弃僵化的思维定势,打破自我设限的认知壁垒,培养拥抱变化、学习未知的高度自觉。例如,农业工作者需主动应用智能灌溉与监测系统,经济工作者需将生态价值纳入发展评估体系,社会工作者需以“用户思维”再造服务流程。当改革者能自觉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在认知上永葆“破茧”的勇气与“更新”的活力,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才能充分涌现,发展的新动能才能持续迸发。

(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人民政府 朱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