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才不仅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需要各级壮大“耐心资本”,护航青年人才成长,让青年人才根系深扎、枝繁叶茂。
多一些耐心规划,为青年人才集聚“筑巢引凤”。当下,部分地区在青年人才工作中重招引轻培养,内卷式“抢人才”,推高引才成本,不利于青年人才稳定成长。青年人才集聚,既需要政策项目的短期吸引,更需要人城之间的同频共振。各级党组织应把青年人才培养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着眼全局考量,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统一起来,构建促进人才队伍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实际用人需要,围绕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流程、各环节系统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编制青年人才建设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有计划、有步骤推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多一些耐心举措,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舞台”。青年人才成长需要自身努力,也离不开组织培养。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人才成长非一时之功,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必须把握青年人才成长规律,阶梯式跟踪培养,用包容青年人才“十年不鸣”的培养耐心,护航更多青年人才“一鸣惊人”。尊重青年人才个性差异,不搞“一刀切”和“大水漫灌”,注重区分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专业背景,“一人一策”制定培养路径,让人才各展所长。注重大胆使用,敢于将人才放到复杂吃劲岗位、技术攻关一线经风雨、练筋骨、长才干,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对业绩突出、条件成熟的青年人才及时“搭梯子”“给位子”。
多一些耐心环境,为青年人才干事“卸下包袱”。环境是青年人才成长的土壤,环境好,青年人才就能留得下、用得好,环境差,则会导致青年人才产生“生活焦虑”和“职业倦怠”,影响成长与发展。必须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打破繁文缛节,减少应景性、应酬性活动,使他们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不再为报项目、评奖励、争资源等事情而分心、伤神。重视解决青年人才在待遇保障、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关键小事”,为青年人才立身、安心、乐业解决“后顾之忧”。青年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误,对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培养人才,及时为人才廓清思想迷雾、卸下思想包袱,积极保护人才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给足成长发展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让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里行稳致远。
(宿迁市委组织部 葛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