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这句千古喟叹,道尽了对精神归属的深切追寻。对于投身基层的年轻干部而言,脚下这片广袤沃土,正是安放理想、践行初心的“吾乡”。当读懂“此心安处”,倾情注爱、无私奉献,真正作出一番成绩,成就一番事业,创出一片天地。
心安源自勇毅突破,锤炼“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基层工作常被形容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务繁杂、挑战不断、创新空间少,不少人在按部就班中被磨平棱角,在求稳怕错里收敛锋芒。但其实真正困住自己的并非外界环境的束缚,而是自我设限的牢笼。回望峥嵘岁月,红军突破湘江天险、四渡赤水,靠的不是坐等风来,而是主动破局的胆识与行动。身处改革前沿、民生一线,年轻干部需深刻认识到,每一次对“不可能”的挑战都在提升能力,每一次对“舒适区”的告别都在靠近理想。要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闯劲,面对群众急难愁盼,敢于打破惯例找新解;面对工作堵点难点,勇于跳出惯性寻突破,以朝气、勇气、锐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方能不负使命。
心安根植为民赤诚,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为什么出发?”这是每一位基层干部迷茫时都要直面的灵魂叩问。若为“镀金”而来,稍遇挫折便易心灰意冷;若因“升迁”而干,不见回报则会热情消退。但真正的起点,从来都与功利无关,只与为民相连。基层工作的“价值刻度”,不在职级的晋升里,而在群众满意的笑容中;不在报表的数字里,而在治理实效的提升中。守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纵使风雨兼程,也能在奉献征途上永不迷路、笃定前行。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必须牢记初心何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心安见于平凡坚守,秉持“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执着。基层工作罕有聚光灯下的璀璨辉煌,更多是“润物细无声”的默默耕耘。调解邻里纠纷时的耐心劝说、防汛救灾期间的不眠值守,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群众心中的“大事”。社区里的“小巷管家”,年复一年走街串巷摸排情况,筑牢的是治理根基;深山里的“生态使者”,日复一日巡山护林,守护的是绿水青山——他们都在看似寻常的“小岗位”上,书写着沉甸甸的“大担当”。不必抱怨“无人知晓”,群众口碑就是最好的褒奖;无需纠结“价值几何”,每一份实干都在为时代伟业添砖加瓦。在平凡岗位上执着坚守,静下心、俯下身,全心全意投入到基层工作中,让青春在“此心安处”扎根发芽。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街道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