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永葆“攻理论山”的劲头
发布时间:2025-09-02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通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理论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攻山头”的精神,系统学习认清理论全貌、深刻领悟吃透内在逻辑,真正做到至信而深厚、融通而达用、执着而笃行。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延安时期,我们党在学理论上有一句生动的话,叫“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窑洞大学里,先辈们秉持“对读不懂的理论要像对待仇人般攻克”的信念,在战火中前进、灯火下夜读,以日复一日的坚韧,冲破了一个个认知壁垒,攻克了一个个理论难关,学到了马列主义“真经”,成为我党我军在治国安邦与军事斗争中的杰出人才。如今,窑洞里学理论的时代早已过去,但“攻理论山”的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丢。党员干部应发扬战争年代“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优良学风,把学习理论当作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真正淬炼出如磐信念、顽强意志和铁肩担当。

“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攻理论山”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对准一个“山头”,切实下一番韦编三绝的真功夫、凿壁偷光的苦功夫、磨穿铁砚的慢功夫,方能掌握理论精髓、悟到真理力量。“攻理论山”深入才能生根,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挤”进去、“钻”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所以然”想通透,进而体悟到“所以必然”,把理论学习的根基扎得深而又深,做到真学真懂、融会贯通。常态才能长效,要日积月累、反复品味,不弃学于寸阴、不拒学于点滴,在常学常思中获得知识、智慧、力量,不断拓展思维视野广度,在常思常新中锻造务实作风、厚植质朴情感、涵养优秀品德,使“攻山”的过程真正成为登高望远、固本强基的过程。

理论学习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转化,唯有打破“学用两张皮”的桎梏,才能让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成果落实到每时每事,体现在各方各面。要像“解剖麻雀”般深入基层调研,把理论知识作为“透视镜”,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验证理论逻辑;如“庖丁解牛”般拆解工作难点,将理论框架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方法论”,在项目攻坚、矛盾调解中总结规律性认识,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强大力量。

(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 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