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发布时间:2025-09-11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到,要学习陈云同志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上屋顶,不要老呆在地下室。”高度决定视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把目光聚焦长远,秉持大视野、涵养大格局、展现大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境界。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通观全局、把握大势,从毛泽东同志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引革命走向胜利,到邓小平同志以“猫论”开启改革开放征程,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两个大局”重要论述并不断丰富内涵……他们用高度的战略清醒,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历史伟业。这些伟大的战略思想和智慧实践反复证明,领导干部的站位要高一点,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眼“国之大者”,将岗位工作置于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中审视定位、谋划举措,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视野要宽阔一点,始终紧跟时代、放眼世界,多学点前沿知识,多关注最新动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高跳出问题看要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真正做到见多识广、胸有成竹。

“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对领导干部而言,“站得高”绝非为了回避基层琐碎、陷入凌空蹈虚的误区。若一味紧盯上级文件精神,却漠视群众真实需求,政策落地便极易出现“温差”。领导干部谋划推进工作时,要做好“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工作,既要善于把“上面”的政策贯彻下去,结合实际拆解任务、细化举措,不搞“一刀切”的机械执行,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读政策、接地气的方式推进落实,让惠民政策从文件上走到心坎里。也要善于把“下面”的情况挖掘上来,常到田间地头察实情、进社区院落听心声,放下架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既看“门面”也看“后院”,把政策执行中遇到的“中梗阻”“落地难”摸清楚,把基层探索出的“土办法”“好经验”挖出来,推动各项工作既符合顶层设计,又扎根群众土壤。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共产党人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站得高”说到底就是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既要有远见,也要有预见。领导干部要增强前瞻思维,跳出“一时一事”的局限,在谋划区域发展时锚定长远目标、紧扣功能定位,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在推进城市建设时同步升级配套产业,让每一项部署都能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也要增强底线思维,把风险隐患排查的“探头”架在前面,系统研判既有隐患与潜在风险,全面分析预估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做到主动施策、有备无患,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始终严格守牢习近平总书记为政治、金融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一切领域和各方面工作划出的底线、红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发展根基,为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灌云县委组织部王宇轩、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