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干部离任交接的质量高不高,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否“一张蓝图绘到底”,也检验着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格局境界。交账、交事、交责固然是交接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此基础上,不妨多一点“交心”,通过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地深入沟通,保工作无缝衔接,推动事业薪火相传。
“交心”的背后,是对事业的高度负责。任何一项工作都既有显性的“形”,也有隐性的“魂”。文件资料记录的是工作的“形”,而战略思考、经验教训、未竟之志则是深藏的“魂”,往往存在于主要负责同志的脑海中、心坎里。这些无法见诸文字的“隐性经验”,是推动工作开展的“宝贵财富”。如果离任者只是“纸面交接”“台账交接”,继任者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来重新摸索,甚至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决策失误,从而导致错失发展机遇。反之,如果离任者能以高度的责任感敞开心扉,将工作中的得失感悟、待解难题、长远规划等“软资产”和盘托出、倾囊相授,便能为继任者点亮前行的灯、铺平脚下的路,帮助快速进入角色,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扭住目标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
多一些“交心”,更是践行初心使命、传承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一位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工作多年,其与群众建立的血肉联系、在实践中凝聚出的精神力量,都是非常宝贵的执政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离任宁德时,曾与继任者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交接,他们先后前往挂钩联系企业、党建联系点以及贫困地区,一路边走边看边交心,把放心不下的人和事一一沟通,“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等真挚话语,让现场的干部十分动容。正是这种“交心式”“沉浸式”的传承,让“摆脱贫困”的为民初心在宁德生根发芽,让“弱鸟先飞”“滴水石穿”的奋斗精神在宁德代代延续。这深刻启示我们,交接时的“交心”,不仅要有事务、业务方面的促膝长谈,也要将民情民意的“活情况”、实干奋斗的“精气神”进行深情托付,帮助继任者继续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让干部交接时多一些“交心”,需要组织部门发挥作用,从制度、意识两方面共同发力。一方面,要完善干部交接制度,明确“交心”的内容和形式,将“工作重难点说明”“群众诉求清单”“经验教训总结”纳入交接必备材料,要求离任者与继任者进行至少一次面对面的深度交流,既可邀请群众代表、同事参与,也可安排到基层或联系点开展交接,确保“交心”真实有效。另一方面,要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传承意识,让干部认识到“交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的必然要求,引导离任者主动“掏心窝”,继任者虚心“听经验”,形成“交接有温度、工作不断档”的良好局面。
(扬州市委组织部 陈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