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出圈”莫忘“初心”
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以“人大刚子”之名入驻社交平台,与学生积极互动,认真回复各类建议。从“蹭饭书记”到“人大刚子”,如今,越来越多党员干部主动触网、尝试“出圈”。“出圈”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唯有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把“流量”变成“能量”,把“点赞”变成“口碑”。

党员干部主动“触网”、尝试“出圈”,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倾听民声、贴近民心、解决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少数干部把“出圈”当作个人秀场:线上回应热烈,线下处理拖沓,赚足了噱头眼球,百姓实事却没办成几件。这种“为出圈而出圈”,本质上仍是形式主义,不仅无益于工作推进,反而会消耗公众信任、拉远干群距离。究其原因,是其政绩观出现偏差,错把浏览量当成绩单、点赞数当作满意度,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出圈”莫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出圈”不是为了炒作个人“出道”,而是要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线上“火”不是真本事,群众“暖”才是硬道理。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环境中,坚守原则、把稳方向,不让流量带偏初心、不让热度冲昏头脑。进一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多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倾听和解决问题,主动把直播间、评论区变成“民情收集站”,把线上收集到的小心愿、真问题转化为线下治理的代办清单、务实举措,推动线上热度向线下实绩转化。

“出圈”之后,关键要看行动。人民群众在评论区里一句“我们村什么时候能用上天然气”,弹幕上一条“补贴报销慢怎么办”,都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沉甸甸的期盼。对于这些期盼,党员干部不能“收到即回复”,必须树立“马上就办”的意识,建立“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第一时间梳理分类问题诉求,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主动担当作为,容易的事情立刻办,难办的事情想法办。坚持“办就办好”的标准,进万家门,解万家忧,不断推动流程优化、打通痛点堵点,努力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只有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问题解决了、事情办好了,“出圈”才有价值、有意义。

“出圈”不能只是一阵风,更要可持续、见长效。探索将网络互动转化为长效制度,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习网络沟通技巧、提升回应能力,不断增强“网感”,让话语更接地气,服务更加到位。同时,也要用刚性制度为干部“触网”保驾护航,鼓励激励愿作为、真作为的干部,让干部“出圈”流量化为民生幸福的增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石祥翔、市委组织部费楠)